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李志红做客《记忆·国医》:中医望诊“看胃镜”治疗萎缩性胃炎

2024-04-26 17:56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376

李志红,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出诊时间周二下午。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临床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田德禄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继承工作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具有3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术后或化疗后的中医药调理,以及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严重并发症等内科疑难杂症。



胃是我们的主要消化器官,它是个很“皮实”的脏器,每天任劳任怨地干活,我们吃的五花八门的东西,全要靠胃来消纳吸收,所以任劳任怨的同时,很多时候也容易出现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检验设备的现代化,很多人一检查发现自己萎缩性胃炎了,有时候还很严重,明明什么症状都没有,胃怎么就出问题了呢?4月26日20:00,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李志红做客北京卫视纪实科教频《记忆·国医》栏目:中医望诊“看胃镜”,治疗萎缩性胃炎。


李志红主任在节目中表示,因为胃部出现了问题,患者的主观感受、症状往往和实际病情不成正比。比如有些人胃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严重,但是一查胃镜,发现胃炎已经很严重了;也有些人总感觉胃不舒服、难受,一做胃镜检查,结果 只是浅表性的胃炎反应。这是因为胃部的症状反应往往和很多其他疾病重合,比如胃疼和心脏疼症状有些相似,都可能导致疼痛、不适和压迫感。心口难受,有可能是胃部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很多时候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和疑难病。萎缩性胃炎,顾名思义是胃壁有慢性炎症的表现。胃镜下肉眼可见胃粘膜色泽异常,粘膜变薄,正常情况下看不到的血管这时也可以看见。这些病变可以是局部的或广泛分布的,它造成病人出现上腹饱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迄今,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不清,但多发于老年人。有人统计,年龄每增长 10 岁,其平均递增率为 14%。


中医文献中没有“萎缩性胃炎”这个病名,在古代医家论述中也未见对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描述。根据其上腹胀满、疼痛、反酸等主要临床表现,中医把它归为“胃痞”、“痞满”、“胃脘痛”、“腹胀”的范畴。

李志红主任说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总体为本虚标实,“虚”主要在于气阴两虚;“实”主要在于气滞、郁热、瘀毒、血瘀等方面,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治疗策略是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并结合病机具体情况随证治之。用药多为平淡和缓,以恢复脾胃脏腑功能为要。 


胃在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李志红主任继承了其师田德禄教授提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法“清降法”,胃病患者多实、多郁及多热(火),胃为六腑之一,具有“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特点。《灵枢》 记载:“胃满而肠虚,肠满而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针对这个特点,运用“清降法”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清降法”具体包括:清胃降气、清肝和胃、清化湿热、活血清降、甘平养胃等治法。强调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当以“瘀毒”立论,治疗当扶正固本兼顾祛邪。


更多精彩节目,欢迎大家关注4月26日20:00北京卫视纪实科教频《记忆·国医》栏目。



责任编辑:郭林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华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