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
报告显示,百分之四点八的长者是严重残疾,百分之七是中度残疾,总伤残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八,换言之,超过百分之十的长者在衣着、饮食、洗澡、上厕所等方面不能充分照顾自己。
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残疾人口和弱智人口的快速增长、护理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迫切需要选择一种长期的护理政策和制度来解决这一风险。
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后,至少在养老服务的融资方面,老年人的忧虑可以得到缓解,使老年人能够享受体面、有尊严和高质量的生活。
没有警告,63 岁的叶女士突然生病了。
叶女士住在北京朝阳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她原本打算帮助女儿照顾第二个孩子,但在女儿生下孩子之前,由于突然的脑梗塞,她被送进了医院。
许多老年人突然跌倒,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如中风(脑出血或脑血栓),最终导致肢体残疾。
数据显示,在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 2.53 亿人患有慢性病,超过 1.8 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75% 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约有 4200 万残疾人和半残疾老人患有慢性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团指出,在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残疾智障人口快速增长、护理需求快速增长、家庭结构变化的现实下,迫切需要选择长期护理政策,设计风险化解机制。
他说:" 老人在家中日夜照顾的压力,当他们完全残疾时,会增加一倍。
早上第一个钟声响起,北京宋庄的徐玲(化名)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中年时,她一方面要照顾高中的女儿,另一方面要照顾父亲,后者在家里中风。此外,徐玲在过去两年的经济低迷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早上一睁开眼睛,徐玲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她父亲的房间门口,看到她的父亲还在门外睡得很香,这样她就可以安全地为其他家庭成员准备早餐了。
中风后,徐玲的父亲失去了照顾自己的大部分能力。洗脸、刷牙、吃饭、上厕所、上床睡觉都需要有人照顾他。早上一次吃一口,颗粒状的食物不易消化,徐玲都被做成了一串食物,比如米糊、南瓜酱。
父亲中风前,徐玲在一家家政公司当保姆。虽然她很努力,但她还是很好地雇用了她的主人。春节期间她会给她一个红包。丈夫在外卖公司工作,两人的收入还不错。4 年前,身患脑血栓的父亲上楼时突然晕倒,随后再也站不起来。
起初,她父亲中风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徐玲上班时,把老人托付给邻居照顾。当时,老人的意识还很清醒。为了不拖累孩子们,他在轮椅上坐了一天。很长一段时间,徐玲不好意思让爸爸去小区,于是她在家里装了一个显示器,这样她就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看到父亲的一举一动。但有一次,她的父亲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徐玲觉得很害怕,要求做小时工。
近两年,徐玲的父亲也出现了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有时他吃东西的时候很生气。米饭溅到了他的衣服、桌子和椅子上。徐玲别无选择,只好给父亲换上脏衣服,重新打扫屋子。
父亲出现老年痴呆症症状后,需要有人 24 小时陪护,雇小时工费用不小。徐玲和丈夫商量,两人上班时回来看看。于是,徐玲开始频繁地向雇主请假。过了很长时间,雇主不愿意接受,于是她辞职了。
如今,徐玲只能选择打零工,利用照顾父亲、做小时工补贴家庭的间隙。
“老人生病不仅是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是精神紧张,24 小时待命。我每晚都要醒几次,看看老人睡得好不好。过去两年我有点紧张。我累的时候什么也感觉不到。关键是我对不起孩子。”每次谈起孩子,徐玲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家庭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旦家里出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手就会供不应求,经济压力会加大,工作也会受到影响。虽然他们尽力照顾他们,但由于缺乏专业精神,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北京市民赵亮(化名)的父亲经过康复治疗已好转。现在他可以骑着三轮车慢慢地走到社区门口。
17 年前,赵亮的父亲和朋友出去骑摩托车。回来的路上,摩托车翻到沟里,导致瘫痪。
为了照顾老人,赵亮记不得自己换了多少份工作。有一段时间,地点越改,工资就越偏。
“那段时间非常艰难,工作压力很大。当我回到家,我厌倦了见到老人们。一旦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就需要整天被人包围。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他们还需要经常按摩和说话。所以照顾残疾老人并不是像喂饭、洗衣服那么简单。只是生病完全不能自理的那些年,我失眠,天天焦虑。经济压力也很大,生活没有光明。”回忆起那段时光,赵亮很高兴母亲和妻子还能照顾他。
父亲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时候,不管工作多累,赵亮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翻身给父亲擦身子。”偏瘫是最怕褥疮的。我从医院一位病人家属那里听说,有一位偏瘫老人整天留在家里,没有人负责。最后,他的尸体腐烂了。听了这话,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翻身给父亲擦身子。关键是家里没人能把我父亲和我分开。”说到这里,赵亮羞涩地咧嘴一笑。
其实最需要的是阳光。你应该让他看到老人在公园里下棋、老太太跳舞,让他感受到同龄老人的活力,这对他的康复有好处,“因此,每周六、周日有空的时候,赵亮都会推着父亲到小区楼下或附近的公园晒太阳。
赵亮的父亲在患病初期尝试了按摩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后来,他开始坐姿训练和翻身训练。现在他可以自己骑着一辆小三轮车慢慢地走。
北京市民刘静和家人也在康复的道路上努力。
“慢点,慢点。”每周六早上,刘静和丈夫都会带着父亲去医院针灸。困难的是,家里的楼是老小区,而且没有电梯。每次,她丈夫都背着父亲。她扶着轮椅,背着父亲。她和丈夫从五楼一步步跌跌撞撞地走下楼梯。
刘静和丈夫是两名员工,他们的家庭生活相当舒适。我父亲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自从他生病后,医疗保险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但关键是以后的护理。”老人身边没有人。我们很担心,所以我们开始要求特别照顾。事实上,这是一个保姆和一个护士。价格比普通保姆贵,但我们放心,这种照顾会更全面。”
因为父亲中风中度,在医生说有康复可能之前,刘静四处求医,终于找到了她现在所在的康复中心。每周六,刘静都会带着父亲风雨无阻地去看病,通常都是和丈夫一起。有一次丈夫在单位忙得不可开交,她只好自己把轮椅抬下来,一只手抱着父亲的腰,另一只手摇摇晃晃地趴下。
“我一个人送老人下来后,回头看了看高楼,却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来自何方。但事实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回想起来,我很害怕。”刘静说。
自从父亲生病后,刘静的个人积蓄基本上都花在了聘请保姆和老人护工上。她很少有更多的私人空闲时间。”过去,在周六和周日,她经常和朋友和同事去购物。她父亲病后,她很少出去度周末。她总是在家里和老人在一起。
子女配偶提供的服务赡养中心比例不高
中国保险业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2018-2019 年中国长期护理研究报告》显示,65 岁是老年人以后面临残疾风险的重要转折点对部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和 30-59 岁成年人的调查。
据介绍,老年人 ADL 重度残疾占 4.8%,中度残疾占 7%,总失能率为 11.8%。也就是说,超过 10% 的老年人不能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比如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基本自理能力的下降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25.4% 的老年人需要综合护理。
照顾老人是许多残疾家庭的真实写照。子女、配偶、保姆是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第三方服务所占比例较小。
在北京一家医院改建的养老中心,《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该维修中心可提供两种服务,即护理人员可以回家或安排老人常年入住养老中心。入住维修中心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年人的护理费用,另一部分是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维修中心可为残疾老人、卧床老人、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基本护理费用每月 1 万余元。
据维修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维修中心的老年人大多是完全残疾的。”完全残疾需要全天候护理。很多家庭做不到这一点,就干脆把老人送到维修中心。维修中心还可以提供医疗服务,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看病,不耽误治疗。”。
一位护理人员透露,负责照顾她的老人大多会时不时来看望老人,与老人交谈。也很少有家庭在送老人后再也见不到人了,但他们可以按时交费。
随后,《法制日报》记者联系了一家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机构。据该机构服务人员介绍,每天都有上千名顾客购买这项服务。他们大多数是必须在固定时间工作的雇员。请假不方便,也不相信老人一个人在家。对于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服务机构会派出不同的护工提供相应的服务。收费标准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水平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