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各地粮食和能源安全 ,建设经济发展安全线

2020-10-21 15:55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87

人们以粮食为天,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为了保证粮食和能源的安全,我们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的安全线,赢得迎接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于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基本地位任何时候都不应被忽视和削弱,粮食在我们手中,心里不慌是事实。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问题,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做一份真正的工作来保护粮食。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并没有错过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稳定,今年总产量 14281 万吨,比 2019 年增加 128 万吨。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早稻产量连续七年逆转,总产量 2729 万吨,比 2019 年增加 102.8 万吨。据农业和农村部说,秋粮丰收也已成为定局。中国农业多年来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它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应。


共同保护能源。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煤炭和电力油气供应保护措施,划分和落实政策和压缩责任,协调各种能源的联合调整和联动,有效保障重点地区和重点地区的能源需求,确保能源供需的有序连接。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和日常用电的安全稳定供应,前三季度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0.9%。


黑龙江:政策稳定,基础雄厚,粮仓丰收


朱丽娟是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一名农民。近年来,她带领村民在宣武湖建立了一个水稻专业合作社。


朱丽娟说:"当我担心自己赶不上受疫情影响的农民时,没想到各种服务都会更合适。" 朱丽娟说,从犁耕开始,种植了哪些品种,施用了什么有机肥料,微信小组已经在网上回答了问题,并与专家进行了互动。"在温室育苗时,经常会出现大风和降温现象。" 专家们支持用热风炉加强炉棚和提高温度。可以应用该方法。


“云培训”成为科技培育领域的一大亮点。宁安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网上培训。每天晚上,许多农民准时拿起手机,通过直播听专家讲课。




绿色农业,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部门组织一批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引导绿色生产。”现在很明显,黑土是松散的,更坚固了!”朱棣文说,近年来黑土的保护和有机肥的增加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黑土层越来越厚。”“我们的稻谷质量将得到提高,我们的稻谷质量将得到提高。”。过去,村民不知道怎么种好。现在专家指导真棒,补贴给力,照顾少,风险小,村民种粮积极性更高。朱丽娟很高兴地谈到水稻生产。近年来,水稻生产稳定,大家种地精神都很强。”前一年,合作社开始种植有机水稻,虽然投入很大,但可以多掏点钱。有机水稻每亩能拿到 700 元,鸭米每亩至少有 1000 元,农民愿意种田,有足够的粮食来保证世界。”今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 21.55 亿亩,同比增加近 50 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 1550 亿斤,增长 3% 以上;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 850 万亩,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厅厅长王金辉说:“我们用实际行动维护粮食安全,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山东省农业和农村厅厅长王金辉说:产业强、产业链稳定、产品供应优质。山东省曲阜市灵城惠农优质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 40 多个成员从 50 亩发展到 8000 亩。今年,麦收收获了 700 多万斤粮食。”生产环节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粮食安全。我们合作社对农民和加工企业有很大的影响。



image.png

大规模种植离不开机械化栽培。在农业合作服务中心,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一字排开。”我们整合了大约 500 台农机,基本实现了种植用地的全过程机械化。”余说,“以前,他背着一个喷壶和一个边沿。现在,他控制着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并向它喷洒。不仅节能,而且效果更好。”




机械化种植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俞正声说,为了提高农民的种地技能,合作社每年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两次专项技术培训。

优质农民,做好标准化种植 "。" 我们种植改良小麦和优质农田小麦,这就要求种植标准高。"有播种方法和数量的要求,改良的小麦品种必须人为地杂乱无章,以确保纯度。余新立说," 对于严格的小麦种植标准,改良的公司和面粉企业都愿意要它。


在曲阜市瑞福源面条工业有限公司面条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自动制面机上收集散装面条。我们与会农优质小麦种植合作社签订了一项协议,以每斤 0.1 元的市价购买 200 多万斤优质小麦。"仅这样,农民每亩土地就能增加 10% 的收入。" 该公司总经理李福雷说," 小麦种子的质量更好,适合生产压制面条和包饺子用的专用面粉。粮食安全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还要给我们的企业增加质量安全锁。


山西:稳定生产,确保供应,在关键时刻可靠


前灯、头盔、自救人员、证书、全副佩戴……" 在山西焦煤锡山动力杜尔平矿,工人们在索道大厅前排起长队,在进入井前确认安全。


煤炭需求量很大。为了保证煤炭的产量,杜尔平矿的工人们在两个工作面被开采。杜尔平矿第二综采队党支部书记李彤说:" 如果要在关键时期供应煤炭,我们就必须更有能力这样做。


第二个充分机械化采矿队的一个小组的产量为 230000 吨,创下了该矿单队生产的记录。在运输能力最紧张的时候,原煤也可以每天运出 9000 多吨。杜二平矿调度办公室主任王涛说。


关键时刻来自不断的创新。引进新技术和新技术,实行洁净高效的煤炭开采,64 年前的杜二平矿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爷爷用一把大铁锹挖煤,他父亲那一代人是半机械化的。近几年,他开始建设无人值守的智能矿井。" 杜二平矿技大师工作室主任、一线队副队长董林是三代矿工,见证了煤矿开采的巨大变化。现在我们的矿井是煤矿,不能看到煤,原煤从坑里进了筒仓;山上的煤矸石看不到石头,煤矸石山绿衣,周围的煤矿成了市民放松的好地方。


山西是能源大省。据省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9 年山西煤层气的地表开发利用稳步增长,煤层气产量增长 26.4%,煤层气利用率增加 66.1 亿立方米,增长 29.6%。如今,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坚持 "降低煤炭优质绿色" 的道路,成为能源革命的领导者,开发新能源,继续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华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